宁波大学

校园要闻

陈来教授作客宁波大学“三做”讲座第238讲

发布日期:2024-10-30 作者:李九伟、张路浥、黄咏心(文)/贺正阳(图)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郭亚男 浏览量:

10月28日晚上,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来教授作客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38讲,以《论“浙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为主题,在真诚图书馆报告厅与宁大师生分享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讲座由副校长李伟平主持。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是对浙江人民在创造灿烂文明中孕育的精神品格的深刻总结,是对浙江人民赓续文脉、砥砺奋斗、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陈来教授表示,此次讲座就是参照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浙江精神”,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和论证。

陈来教授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和现代儒家哲学。他是一位饱含文化使命、充满时代洞见的哲学家与新儒家,30多年来,以其一贯的思想高度与前沿思考,引领了中国哲学界的致思方向与研究范式。

讲座中,陈来教授对“浙学”观念的历史演变作了详细缜密的阐述。他认为,“浙学”是千百年来的浙江人的文化创造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是一个内涵外延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宋代以来,每一时代总有一种“浙学”被当时学术思想界所重视、所关注,表明近世以来的浙江学术总是积极地参与中国学术思想、思潮的发展潮流,使“浙学”成为宋代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成分。

陈来教授梳理了“浙学”观念在南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变化,介绍了婺学、永康之学、永嘉之学、阳明心学、浙东史学、宋代事功之学、明代的心学、清初的理学等学派在“浙学”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浙学”存在连续性,但这不是说宋代永嘉事功学影响了明代阳明心学,或明代阳明心学影响了清代浙东史学,而是说每一时期的学术都在以往的“浙学”传统中有其根源。每一时代的浙江学术及其各种学术派别往往都有所自觉地与历史上某一“浙学”的传统相联结而加以发扬,同时参与着全国学术思想的发展。

陈来教授总结了“浙学”的性格与特色,认为“浙学”是“浙江大地上曾经有的文化思想成果”,“浙学”在历史上本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富于多样性的。这些成果有些是浙江大地产生的,有些是从全国各地引进发展的,很多对浙江和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学者指出的,南宋的事功学、明代的心学、清代的浙东史学是“浙学最具坐标性质的思想流派”,是典型的根于浙江而生的学术思想,民国时的浙江籍学者也继承了“浙学”的“事上理会”等传统。“浙学”的不断发展不仅是对以往浙江学术的传承,也是对全国学术思想的吸收、回应和发展,是“地方全国化”的显著例子。

李伟平认为陈来教授的讲座内涵丰富,严谨生动,通过大量的历史名人学者以及文化思想的梳理,对“浙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做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加深了宁大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浙江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师生对“浙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互动环节,陈来教授耐心认真地回答了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让宁大师生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李伟平代表学校将代表浙东文化积淀的讲座纪念品“古越青瓷”赠与陈来教授。“古越青瓷”寓意演讲如同这古越青瓷,字字温润,意蕴深远,值得我们珍藏于心!

10月29日晚,陈来教授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师生就马克思主义与“第二个结合”研究等若干问题,展开亲切交流。

相关链接:陈来教授的主要著作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等42部,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日文、韩文等。1992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发“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24年被评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首批“儒学大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学)一二三等奖、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之“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多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孔子文化奖”等40多项奖项。

上一条:“宣纸上的北大精神”三人行书法展在宁波大学开幕

下一条:宁大举办“午后阳光”音乐会之“金秋旋律·经典回响”专场演出

关闭